罐車混運問題不僅關系到貨物運輸的安全性,也關系到貨車司機的生計和權益。在中國,有2000萬貨車司機,他們是中國物流業的基石,也是混運問題的主要受害者。 首先,混運問題會嚴重影響貨車司機的工作效率和收入。由于罐車混運可能導致貨物損壞、延誤等問題,司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問題,這不僅降低了他們的工作效率,也減少了他們的收入。 其次,混運問題也會對貨車司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。由于混運問題可能導致司機需要長時間等待、加班等,這會增加他們的工作壓力和身體負擔,甚至可能導致職業病的發生。 此外,混運問題也會對貨車司機的權益造成損害。由于混運問題可能導致貨物損失、延誤等問題,司機可能會面臨罰款、扣款等處罰,這不僅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,也損害了他們的權益。 因此,解決罐車混運問題不僅是保障貨物運輸安全的必要措施,也是維護貨車司機權益的重要舉措。政府、企業和社會各界都應該共同努力,加強監管、提高運輸效率、保障司機權益,讓貨車司機能夠安心、安全地工作,為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
參考以下文章來源:

罐車混運背后的2000萬貨車司機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1張

金角財經

關注

確定不再關注此人嗎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3張

原創首發 | 金角財經(ID: F-Jinjiao)

作者 | 角爺

煤制油罐車混運食用油事件持續發酵中,雖然劇情還沒有快進到抓貨車司機,但是已經下架了油罐車軌跡查詢功能,這難免讓人擔心“解決不了問題,就解決制造問題的人”。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4張

開始之前先疊個甲,分析貨車司機混運的動機,并非是為貨車司機的行為辯解,而是擔心整個事件朝著最壞的情況發展:

把所有的責任都扣到貨車司機頭上。

差不多20年前,南國早報就報道過罐車交叉混拉的事;大概10年前,湖南電視臺也報道過裝載強腐蝕性化學品的罐車混裝食用油。

跨越20年,罐車混運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,反而已經成為了“公開的秘密”,而最熟知這個秘密的人無疑是最前線的貨車司機,那么問題來了:

明知道混運的食用油遲早也會被吃進自己的嘴里,為什么貨車司機還要鋌而走險混運,甚至連罐體都不愿意清洗呢?

稀缺的專車專用

首先必須要說明的是,根據相關規定,食用油運輸必須專車專用,不能混運。

根據我國現行的 GB/T 30354-2013《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》,運輸食用油的油罐車應使用專用容器,也就是說,“混運”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不合規的,即使之前清洗了也不行。

坦白說,咱們這標準比國際標準還要高。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的《國際散裝食用油脂儲運建議操作規程》(CAC/RCP 36-1987)規定,允許食用油跟其他液體混裝,前提是運輸食用油前一定要進行徹底清潔,確保已經沒有曾運貨物的殘留。

高標準卻得不到執行,這里面的原因可能涉及到很多環節,但歸根結底繞不開一個字:錢。

一輛30噸的油罐車市場價普遍在幾十萬元,要組建一支車隊需要耗費巨資。大型廠商有實力組建自己的車隊,確保專車專用,但中小廠商根本無力建設專屬的罐車車隊,更傾向于尋找第三方的運輸車隊。

實際上,大型廠商也不能保證完全使用自己的車隊,就比如此次事件中被廣泛表揚的魯花,也只能說“首先使用”公司自有食用油專用罐車。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5張

更不幸的是,市場上大部分的貨車都屬于個體司機。我國目前有接近2000萬的貨車司機,根據《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》,74.92%的貨車司機駕駛的車輛為自有車輛,25.08%的調查司機駕駛車輛屬于受雇企業或車隊所有,并且一半以上(50.15%)貨車司機表示沒有穩定的貨源。

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難以監管,大量貨車游離在監管以外,而且對這些貨車司機來說,貨源本來就不穩定,能拉上貨就不錯了,還要求專車專用根本就是“何不食肉糜”。

洗不起的罐

在專車專用難以執行的背景下,“洗罐”才成為輿論場上退而求其次討論的焦點。

不能專車專用,清洗一下罐體總行吧,可惜一樣也不現實。

根據新京報的報道,目前清洗槽罐一般分為三種情況:

第一種是由資質齊全、通過環境影響評估的正規企業清洗。這類企業一般規模較大,開在化工廠附近,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專業操作員佩戴防護裝備,執行嚴格的操作規程,進罐清洗。這類企業還配有蒸罐設備,蒸罐比水沖清潔力度更大,如果廠家對貨物純度的要求高,就需要蒸罐。蒸罐全程自動化操作,操作員不用進罐。

但是,目前這類企業數量并不多,價格也高。在浙江省寧波市,自稱“全寧波唯一一家手續齊全”的槽罐清洗公司,清洗一次的費用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。

第二種是“黑作坊”。由私人老板購置設備,雇幾個人洗罐。?;酃捃囁緳C的微信群里流傳著這些老板的聯系方式。這類場所位置隱蔽,司機們需要開車到附近再電話聯系,然后工作人員會來到馬路邊帶路,蒸洗罐時,一般也不讓司機靠近。這類地方洗罐、蒸罐費用在300到800元不等。

第三種就是在路邊找能用水洗車的地方。這種店只提供水,不負責清洗,水費一般在80元到200元之間。

那么你猜猜大部分的貨車司機會選擇哪種洗罐方式?

據鳳凰網《風暴眼》采訪一位干了20多年的貨車司機的說法,現在油罐車一天能掙四五百塊錢,這就算好的了。洗一次車大概得500塊錢,對于司機來講,洗一次罐相當于一天的工資沒了。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6張

貨車司機面對的還不止是價錢的問題。如今洗車廠監管特別嚴,一般的地方不能開洗車廠,有可能清洗的地方離糧油廠200公里,開過去既費油又費時間。

更費時間的是清洗。專業清洗一般使用高溫蒸汽,“蒸罐”至少要蒸3到4個小時,而要徹底洗干凈需要一天半到兩天時間。

所以,最現實的情況是,貨車司機能不洗就不洗,“除非老板要求”,那也是選擇最省錢的方式——自己洗。

這種方式看似省錢,實則致命。罐體內空氣不流通,如果不是專業人員,缺乏安全防護,極易發生危險。據媒體公開報道:

2023年9月,山西大同正在洗罐的貨車司機暈倒后掉進罐內,窒息死亡;

2023年8月,河北滄州一男子在洗刷槽罐時吸入罐內殘存的氣體導致昏迷;

2022年12月,云南文山一洗車店店員在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作業場所,在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護措施情況下,進入槽罐車內清洗,中毒窒息死亡;

2022年1月,安徽蚌埠,因在罐體內部進行清洗作業,車店的兩名員工以及槽罐車司機三人窒息死亡……

為什么貨車司機敢如此搏命?根據上述《2022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》:

74.92%的貨車司機駕駛的車輛為自有車輛,其中41.53%的司機表示車輛目前仍處于償還貸款的階段;

74.02%的貨車司機表示有自有住房,其中一半以上的司機存在償還房貸的壓力;

在沒有穩定貨源的司機中,79.86%為自有車輛。其中60.68%的自有車輛仍在還貸過程中,84.87 %為個體司機;

簡單來說,接近一半的貨車司機都有還貸壓力,要么是車貸,要么是房貸,要么兩者都有。沒有負債還能躺平,背上貸款根本就躺不平。

多少司機把“家”都安在了車上,吃住就在那小小的駕駛室里,夫妻倆輪流開車,日夜無休,不就是為了多掙點錢少花點錢。

雖然說貧窮不是作惡的理由,但大家都是打工人,都一樣為生活奔波,為還貸咬牙堅持,貨車司機的困境并非不能感同身受。

所以,并不是如外界所想,貨車司機會避開不吃混運的食用油,實際上根本避無可避。他們心中早就清楚混運的苦果自己也會吞下,對此有貨車司機的回答相當直接卻觸目驚心:

“吃不死人”

事實上,是有可能會吃死人的,只是這些貨車司機能在乎的只是活著就行,至于食品安全,他們在乎不起。

勤勞換不來體面

對于這場災難如何收場,目前提出解決的思路也不少。

有人說是執行不到位。目前執行的《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》只是“推薦性”標準,而不是強制執行標準,導致執行力度不夠。

也有人說要嚴懲第三方運輸隊的負責人。就是這群人層層轉包,把8、900的運費壓到了3、400,導致貨車司機只能鋌而走險;或者加大對貨主的懲罰力度,倒逼貨車司機必須洗罐。

還有人說就該取消第三方車隊,所有廠商自建車隊,這樣就能避免混裝,確保專車專用。

更有人說食品安全運輸涉及多方面的監管,包括食品安全監管、市場監管、交通運輸監管等,多頭監管反而導致了監管缺位,應該成立專門的機構防止監管缺位。

這些建議都很好,真正執行起來更會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,但是依然沒有解決最前線貨車司機直面的困境,比如洗罐的錢到底誰來出?貨車司機的成本到底重在哪里?

在我國公路貨物運輸成本總構成中,占比最高的是油耗和過路費。有統計數據顯示,二者占比高達60%以上。

87.56%的貨車司機表示燃油成本是貨車司機面臨的最大成本,而就在昨天,國內油價迎來年內第七次上漲。

“混運背后:揭秘2000萬貨車司機的生存現狀” 貨車司機 罐車 食用油 司機 車隊 第7張

通行費是貨車司機的又一大難言之隱,即使近幾年多地下調通行費標準,但由于貨運市場供過于求,運費反而下降得更厲害,最底層的貨車司機依然只能逆來順受。

勤勞吃苦是我們的優點,但活得體面才應該是所有人的追求。老話說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,如果能讓近2000萬的貨車司機過得體面一些,這場跨越20年的食品安全災難,是不是能更加有效地解決呢?

發布于:廣東